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一校一品”大思政課專題報道 | 北京交通大學:“交通強國”大思政課的育人答卷

2025年09月19日09:02 | 來源:前線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2025年9月8日起,北京市教育兩委聯合前線雜志社策劃推出“‘一校一品’大思政課專題報道”。9月19日聚焦——北京交通大學:“交通強國”大思政課的育人答卷。

原標題:“一校一品”大思政課專題報道 | 北京交通大學:“交通強國”大思政課的育人答卷

北京交通大學思源樓

北京交通大學思源樓

北京交通大學(簡稱“交大”)因路而生、因路而興、因路而強的歷史積澱與優勢特色,為學校“大思政課”品牌打造提供了源頭活水,沉澱了精神特質,賦予了時代使命。學校將交通特色與思想教育緊密融合,拓展形式、豐富路徑,以課程教學、思政素養、社會實踐三大模塊彰顯品牌特色,推動“大思政課”建設落實落地。

課程筑基,打造“1+N”模式體系

學校推出“高鐵縱橫”特色課程,推進思政課程高質量建設,將思政底色與交通特色貫通各類課程體系,提升課程思政育人效果。

打造“高鐵縱橫”通識課程。課程於2024年正式開設,面向全體大一新生,共32學時,匯聚院士、長江學者和行業領軍企業專家等高水平師資,年均覆蓋4000余人,不僅引導學生了解世界高鐵與中國高鐵發展,更是以中國高鐵從“跟跑”到“並跑”再到“領跑”的歷程,激發學生為民族復興貢獻科技力量的信心與決心。目前已經輻射至蘭州交通大學等兄弟院校,並作為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授課素材不斷完善,深受學生好評。

激發思政課堂活力。學校將交通強國戰略、高鐵精神等元素有機融入思政課教學。一方面,將交通元素與思政課程進行系統集成,出版《講好交大故事——交通強國思政課案例》等6本教學案例集,為全校思政課教學提供范本,對交通類行業高校乃至全國各類高校、中小學思政課建設提供參考借鑒。另一方面,激發課堂活力,開展“經典誦讀”“紅色印記”等豐富活動,舉辦“交通強國有我在”視頻創意大賽,單屆大賽投票人數超過12萬人次,視頻最高閱讀量達30萬+。相關成果獲國家級教學獎勵7項、國社科重大項目3項、國家級思政專項6項、全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二等獎等。

深化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推進教學設計從以文本教學為主向以人本教學為主轉變,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學校作為“高校工程教育課程思政聯盟”發起單位,強化目標導向、創新行動路徑。常態化做好名師公開課觀摩、最美課堂示范、教學競賽點評、教學方法推廣,與時俱進提升教師育人能力,深化育人質效。加強課程思政優質資源建設、數字化轉化和示范共享,形成具有專業特色的課程思政資源庫,上線新華網“新華思政院校專區”,將優質思政資源面向全社會開放共享,凝練課程思政建設特色,累計瀏覽量50萬余次。 

價值鑄魂,實現“三大主題”多維引領

思想素養模塊注重多維度增強價值引領作用,宏觀層面聚焦交通發展歷程,引導學生學史增信,中觀層面關注行業楷模精神,為學生樹立榜樣指引,微觀層面做好文化營造,從校園一草一木培育以文化人氛圍,深化育人效果。

以交通發展歷程沉浸領航。挖掘弘揚“愛路報國”育人故事,校領導在校史館開展沉浸式微黨課。打造“我與書記的下午茶”“我與校長有約”等品牌活動,給學生面對面講述學校與交通發展同向同行的光榮傳統。組織“校史中的黨史故事”教師講述比賽等,賡續紅色基因,涵養高尚師德。以本科生“公民素養與全面發展”“學生綜合素質實踐”、研究生“綜合素養提升實踐”課程為基底,構建全鏈條思政育人體系,獲“第七屆首都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實效獎”一等獎等榮譽。聚焦文藝展演,創排《茅以升》《詹天佑》《中國機車先驅應尚才》等話劇、短劇、舞蹈劇、微電影近20部,入選中國科協“共和國的脊梁——科學大師名校宣傳工程”“科學家故事舞台劇推廣行動”劇目。

以行業楷模精神鑄魂育人。邀請時代楷模、“最美鐵路人”等行業模范來校宣講,分享他們在平凡崗位上忠於職守、愛路奉獻的奮斗經歷。組織開展3屆“感動交大”人物推選展示,選樹身邊的17個個人和團隊先進典型,廣泛宣傳他們穿山越海、鋪橋架路、矢志報國的感人事跡,引領青年用所學所長服務國家戰略需求。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給學校肯尼亞留學生及校友代表重要回信精神,組織“學回信精神赴奮進之約”專題宣講,行業領軍企業、老中青教師、中外學生代表精彩開講。聚焦學術引領,策劃中國交通論壇等高端學術研討會、論壇沙龍,為師生帶來前沿學科信息和豐富學術資源。

以濃厚文化氛圍潤物無聲。一體兩翼多點發展推進館群建設,以展示百廿育人歷程的校史館為一體,以突出行業特色的交通運輸設備館和機械博物館為兩翼,同時拓展其他學科專業文化場館、展廳走廊等,營造沉浸式育人氛圍,入選教育部2025年度“高校場館育人作用開發”精品項目。打造知行碑、飲水思源碑、世紀鐘、詹天佑塑像、孫中山銅像等一批文化景觀。推出“交交通通”“思源時光”等一批文化IP。打造交大大講堂、“慧光杯”學術文化節、院士校園行、“與大師面對面”名師講壇、“求實”論壇等一批學術品牌。

實踐礪行,善用“三全三真”聚合資源

社會實踐模塊打造了全員、全周期、全要素推進的社會實踐,帶領學生走到全國鐵路線上,引導學生在“行走的思政課”中,發現“真問題”、產出“真成果”、練就“真本領”。

打通校內實踐項目,實現“雙結合”。學校將學生實踐項目進行統合,推動“交通強國”專題實踐和特殊專項實踐相結合、寒暑假集中社會實踐和日常常態化社會實踐相結合,突出專業特色,統籌招生、就業等各領域項目,提升實踐育人的時間張力。緊扣交通強國主題,設計“京張線上的大思政課”等200多項主題品牌,年均參與實踐超4000人,組織學生走向全國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多點位、沉浸式、實景化感悟一代代交大人服務國家戰略需求、踔厲奮發的可貴品質。

充分整合校內外資源,實現“雙聯通”。用好校內現有資源,聯動院系、政企、社會組織,對接社會發展需求和學校學科專業優勢,構建“四個貫通”“四個平台”“五大機制”思政課社會實踐教學模式,協同多方育人合力,推動思政課社會實踐提質增效。目前,校內實踐已構建4個模塊、提供370項“菜單式”精品實踐項目﹔校外社會實踐以“兩線三館四站”(兩線:京張鐵路沿線和校內重大科研團隊所在沿線,三館:中國鐵道博物館、鐵科院院史館、交通運輸科學館,四站:北京西站、北京北站、詹天佑青龍橋站、北京南站)固定基地為基礎,廣泛拓展到國鐵集團、青藏鐵路等,用好“‘京’彩文化·青春綻放”行動計劃項目,引導學生探訪交通發展足跡、體悟新時代交通發展成就及未來發展趨勢等。

注重認識與能力提升考核,實現“雙兼顧”。學校圍繞“交通強國”特色主題,聚焦黨的創新理論、雄安新區建設、鄉村振興、創新創業、全球勝任力等5類主題,完成2學分實踐認定,為思政課實踐教學提供機制保障。實踐教學以理論學習為基礎,將調研報告、微視頻記錄、社會宣講活動、思政育人案例等納入實踐驗收成果,豐富認定形式,提升參與度。“茅以升公益橋——小橋工程”等代表性成果頻出,獲全國大學生交通運輸科技大賽、挑戰杯、互聯網+等國家級競賽獎勵300余項,省部級獎勵500余項。

作者:北京交通大學黨委宣傳部

(責編:郝孟佳、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