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澱:中小學將配齊高校“導師”支持


點擊播報本文,約
人民網北京9月14日電 (記者孫競、李依環)今天舉行的北京市海澱區教育大會上,該區與7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簽約,將深化校地教育協同發展,構建“基礎教育+高等教育”的人才聯合培養體系,實現每所中小學背后至少有一所高校支持。同時,該區成立人工智能教育發展聯盟,將推動AI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深度應用與資源協同。
會上,《海澱區建設教育強國首善先行區行動計劃(2025—2027年)》正式發布,明確將立足區域資源稟賦和文化特質,深化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改革創新,推進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構建“AI+教育”的海澱模式,建設學習型社會資源庫等。
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總督學王嘉毅在致辭中肯定了海澱教育在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人工智能賦能教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等方面取得的成效。他表示,海澱區作為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要持續發揮排頭兵作用,為教育強國建設提供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海澱方案”。
北京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書記於英杰表示,海澱作為首都教育高地和科技創新核心區,要牢牢把握“首善之區”戰略定位,充分發揮“人工智能+”創新優勢,始終站穩“人民至上”立場,強化“開放合作”國際視野,為首都建成教育強國首善之區立標杆、樹旗幟。
大會期間,“十大教室”“海澱夜校”同步發布,涵蓋航空航天科技、“兩彈一星”功勛、香山革命舊址實景思政、中關村創新精神教育等特色場景,展現出海澱構建“泛在可及、人人皆學”的終身學習體系的系統規劃與創新實踐。此外,海澱區與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現場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旨在推動海澱教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與合作。
記者了解到,本次大會由中共北京市海澱區委員會、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政府主辦,中共北京市海澱區委教育工作委員會、北京市海澱區教育委員會承辦。來自海澱區教育系統的師生代表、高校專家、企業代表等約800人參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