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我國將正式發布《卓越工程師培養認証標准》


人民網北京7月16日電 (記者李依環)教育部15日舉行的新聞通氣會上,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長郝彤亮介紹,今年下半年我國將正式發布《卓越工程師培養認証標准》,並根據標准要求,試點啟動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認証工作,完善工程碩博士產教融合培養機制,相關工作是我國工程教育改革創新的重要一環。
中共中央、國務院今年1月印發的《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提出“建強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教育強國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指出“制定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卓越工程師培養認証標准,推動卓越工程師培養認証標准走出去”。
據悉,當前,教育部等五部門指導成立的中國卓越工程師培養聯合體,研制了覆蓋卓越工程師產教融合培養全過程的指標體系,包含“學院定位與組織”“質量保障與持續改進”“合作與開放”“工程師培養”“師資隊伍建設”“工程師職業發展”等內容。
中國卓越工程師培養聯合體秘書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校長趙巍勝介紹,“學院定位與組織”重在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發揮管理體系、學術體系、實踐平台和資源保障的整體效能。“質量保障與持續改進”重在聚焦高質量,健全人才培養全過程校企深度協同的質量保障體系和持續改進長效機制。“合作與開放”重在深化政產學研協同,圍繞校企、區域、國際等不同維度加強多層次、全方位的合作與開放關系。“工程師培養”重在健全標准化培養框架,保障工學交替全程高質量實施。“師資隊伍建設”重在全面激活內生動力,提升工程能力,完善選聘退出、培訓發展、考核激勵等機制建設。“工程師職業發展”重在積極引導畢業生扎根工程實踐和生產一線,推進卓越工程師接續培養與職業發展。
“經過數百年發展,當前國際工程教育認証主要有兩大代表。其中《華盛頓協議》聚焦本科層次,歐洲工程教育認証側重本碩層次﹔而以碩博培養為主的工程教育認証尚屬空白。”趙巍勝說,“我們的標准將做好教育標准與職業標准的銜接貫通,保障工程師的接續培養與職業發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