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黨網·時政
經濟·科技
社會·法治
文旅·體育
健康·生活
觀點
訪談
國際
軍事
大灣區
台灣
視頻
圖片
教育
登錄
注冊
退出
登錄人民網通行証
立即注冊
記住登錄狀態
忘記密碼?
教育
首頁
|
滾動
|
原創
|
思政
|
高考
|
留學
|
嬰幼兒
|
中小學
|
大學
|
職業教育
|
人民日報寫作課
即時新聞
暑假也是拔節時(快評)
充實的假期 多彩的生活(新時代畫卷)
暑期托管:從單純“看護”走向“托育結合”
家校社協同,提高暑期托管服務質量
古為今用 匠心巧思
小眾博物館成熱門打卡地(你所不知道的一級館)
職業本科,吸引力緣何日益提升
助力培養青少年科學興趣
新型三角結構光照明顯微鏡問世
從學術新手到科研新星
人民網
>>
教育
>>
教育銳評
教育孩子,家長要關注細節
2021-11-16
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
2021-11-16
“雙減”引發的新時期教育思考
2021-11-16
家庭教育促進法出台后 還要走好哪幾步棋
2021-11-16
充分發揮青年科技人才作用
2021-11-15
抑郁症納入學生體檢要好事辦好
2021-11-11
大學生就業去向反映社會變化
2021-11-09
隨遷子女憑居住証入學是落實義務教育權利之舉
2021-11-09
激發人才活力 匯聚強大力量
2021-11-09
適當“早教”可以,“早早教”大可不必
2021-11-08
家教亟待走出“打擊式教育”誤區
2021-10-29
關注高學歷光環 背后的精神荒蕪
2021-10-29
火爆的大學戀愛課能否升級為必修課
2021-10-29
不“雞娃”受排擠 “雙減”要平衡教育理念沖突
2021-10-20
好的分層教學是讓學生尋找自己的“時區”
2021-10-20
教育研究者:優化超綱考試是“雙減”落地關鍵所在
2021-10-19
保護兒童權益要做到法不容情
2021-10-19
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心中牢牢扎根(教育時評)
2021-10-17
健全選人用人政策體系 對全日制、非全日制研究生要“一碗水端平”
2021-10-08
教育部:讓人才培養扎根在中國大地上
2021-10-08
“雙減”組合拳如何直擊減負難點
2021-10-08
袪除“虛火”,讓藝考回歸正常軌道
2021-09-29
儒學實踐之“難”
2021-09-25
有多少求職者栽倒在“第一學歷”
2021-09-17
5歲女童直播教化妝?需從娃娃抓起的不是美妝而是美育
2021-09-15
“補足”體育課,讓學生不再“望課興嘆”
2021-09-13
他們是學生成長的引路人
2021-09-10
面對未來 大學新生要做好多重轉變
2021-09-07
以托幼一體化發展普惠托育
2021-09-07
教師輪崗是均衡配置教育資源的舉措
2021-09-07
上一頁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頁
教育銳評
暑假也是拔節時(快評)
滋養扎根基層的情懷抱負
透視研學游的“冷”與“熱”(人民時…
讓科研工作者潛心研究
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標”(大家談·選…
讀懂大學生對勞動教育的更高期待
從錄取通知書的“語病”說開去(有事…
破解未成年人上網的新難題(人民時評…
期待更多“實驗室一切險”(微觀)
本網原創
專訪王成善院士:讀懂深地“芯”聲
東南大學黨委書記鄔小撐:鍛造強師隊伍…
2025年京藏兩地最美家庭交往交流交…
中國音樂學院大學生記者團赴浙江開展社…
從大運賽場到全民健身,青春力量在躍動
汲取“八一精神”中的奮斗力量
研究表明:我國本科職業教育呈現深化研…
中國科學家精確測定月球“嬰兒期”演化…
跨越八千裡:青春西行,大愛生根
第七屆教博會將於11月在珠海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