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黨網·時政
經濟·科技
社會·法治
文旅·體育
健康·生活
觀點
訪談
國際
軍事
大灣區
台灣
視頻
圖片
教育
登錄
注冊
退出
登錄人民網通行証
立即注冊
記住登錄狀態
忘記密碼?
教育
首頁
|
滾動
|
原創
|
思政
|
高考
|
留學
|
嬰幼兒
|
中小學
|
大學
|
職業教育
|
人民日報寫作課
即時新聞
吸收最新研究成果 弘揚正確二戰史觀
“年齡只是數字,追夢不分早晚”(追夢路上)
從“情緒價值”的流行看當代青年的社會心理訴求
兒歌,點亮童年夜空的星辰
暑期研學游,可別變了味兒(民生觀)
選擇研學游,該如何避坑(民生一線)
精准對接需求 培養技能人才
黑龍江出台科技小院培育行動計劃
太和學者架起文明互鑒橋
馬耳他少年迷上學中文
人民網
>>
教育
>>
滾動新聞
今天,從甲骨文裡“讀”什麼?(編輯手記)
2025-07-21
穿越三千余年,古老文字更鮮活(文化中國行·感知文化裡的中國·關注冷門絕學)
2025-07-21
鄉村“公益課堂”
2025-07-21
我國科研團隊發現新稀土礦物
2025-07-21
“文博熱”添彩夏日生活(文化中國行)
2025-07-21
2025年港澳大學生文化實踐活動在京閉幕
2025-07-21
第十八屆澳門青年學生軍事夏令營圓滿收官
2025-07-21
可編程晶格結構打印出多種生物組織
2025-07-21
福州大學與馬來西亞拉曼大學共建未來技術聯合研究院
2025-07-21
芯片材料迎來新突破
2025-07-21
廣西啟動AI賦能千行百業超級聯賽
2025-07-21
“吃粗糧”的催化劑問世
2025-07-21
西安交通大學:舞台演繹“機械醫生”傳奇
2025-07-21
蘭州大學:以科技助力新能源基地變“綠洲”
2025-07-21
山東財經大學成立人文經濟學研究院
2025-07-18
人民網“數據智能伙伴會·北京交通大學站”交流會舉辦
2025-07-18
教育部發布2025年第2號留學預警
2025-07-18
西南大學原創話劇《袁隆平》上演
2025-07-18
防溺水,這些常識請收好(民生一線·暑期安全要當心)
2025-07-18
廣州發布2025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行動方案(穩就業在行動)
2025-07-18
楊學誠:從清華學子到抗日先鋒(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抗日英雄)
2025-07-18
同心同行 兩岸青年相聚江蘇開展文化交流
2025-07-18
香港舉辦招聘會吸納國際人才
2025-07-18
深藍光LED實現99.6%發光量子效率
2025-07-18
廣西技能大師聯盟成立
2025-07-18
AI便攜系統1秒內完成視網膜圖像分析
2025-07-18
新AI模型多場景下精准預測人類行為
2025-07-18
周堯:以虫治虫護麥田 學術正名揚國威
2025-07-18
非雙曲材料中發現雙曲極化激元
2025-07-18
戴上VR眼鏡,“穿越”萬年體驗中華文明
2025-07-18
上一頁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頁
教育銳評
暑假也是拔節時(快評)
滋養扎根基層的情懷抱負
透視研學游的“冷”與“熱”(人民時…
讓科研工作者潛心研究
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標”(大家談·選…
讀懂大學生對勞動教育的更高期待
從錄取通知書的“語病”說開去(有事…
破解未成年人上網的新難題(人民時評…
期待更多“實驗室一切險”(微觀)
本網原創
這個暑期,我們如何“逛博物館”?
以綠色為底色,祖國大地生機勃勃
第五屆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總結交…
中山大學校長高鬆:深植教育家精神沃土…
這個暑假,地大(北京)師生助力景泰藍…
“你隻管努力,剩下的都交給同濟!”
從“科技礦場”出發,在祖國大地上扎根
專訪王成善院士:讀懂深地“芯”聲
東南大學黨委書記鄔小撐:鍛造強師隊伍…
2025年京藏兩地最美家庭交往交流交…